当前位置: 首页  新闻中心  校园新闻 ??新闻详情

“材料的第N种可能” 建筑学院第七届建造节暨劳动教育圆满落幕

时间:2025-06-16 浏览量:10
分享

本网讯(记者 靳慧 陈磊)6月10日下午,建筑学院在A10一楼展厅及A10中庭广场举行第七届建造节建造展示评审,圆满完成2024级建造活动暨劳动教育。建筑学院院长陆琦、副院长吴桂宁、书记陈磊、一年级组设计课教师和2024级全体同学参加了本次展示评审活动。

建造活动现。ń 提供)

2025年第七届建造节主题是“材料的第N种可能”,塑料中空板是工业时代的轻盈骨架,天然竹材是大地的温润馈赠,本次建造活动通过同学们的双手和智慧,探索塑料中空板的无限结构潜力,发掘竹材的现代建构语言。比赛要求同学们在2.5m*2.5m*2.5m空间范围内进行,通过材料科学、结构力学、构造技术、环境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,搭建一组至少满足5-6人同时共享的安全且可以交流的友好空间。建造节采取限时搭建方式,完成后需经过30小时以上的稳定性测验。

竹构组作品航拍(陈芷筠 摄)

在完成开题讲座、制作草模、中期汇报等多项教学任务后,6月8日3个竹构组和7个塑料中空板组开始实地搭建。同学们利用手锯、电钻、美工刀、电动螺丝刀等工具,将竹材、塑料中空板进行切割,制作搭建模型的基本单元,再巧妙地进行结构搭建,将草模还原成1:1模型。今年新增的竹构组成为比赛最大亮点,从构思、选材、切割、搭建到装饰,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。竹构组在搭建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并尊重竹材的天然特性,将创新设计、精巧的节点解决方案、严格的材料加工、精准的现场施工以及全面的安全保障融为一体。这一过程不仅是对结构知识的实践,更是对材料、工艺与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考验。

评审现。ɑ平 摄)

6月10日下午,学院评委组逐一听取了小组展示汇报,并进行点评提问。吴桂宁教授现场授课,从设计构思、节点连接、空间形态、建造逻辑等多个方面做了详细讲解。本次建造活动较往届除在材料上增设竹材外,还将搭建场景延伸至校外。其中一个比赛组把建造作品搬入了花都一所幼儿园,结合儿童尺度进行互动设计,与儿童共同完成搭建。这不仅是材料与结构的探索,更是建筑学与教育、社区、人文关怀的深度结合,丰富了建造实践活动的内涵和社会价值。

在幼儿园进行搭建(林娜 提供)

最终作品《蜗居》利用中空板可折叠的特点,将螺旋平面与“折纸”形壳体结构相结合,营造出具有科技感和动态感的空间。方案实现了概念、功能、结构、材料与空间的统一,获得评委老师们的一致认可,夺得本届活动一等奖。吴桂宁点评表示,“这个作品从整体上看来,功能、外形、建造、美感等方面都做得很巧妙。”陆琦在总结讲话时表示,“今年建造节作品内容较往届有很多突破,两种基础材料既具有刚性又有柔性,各个作品在构思、选材、空间以及表现手法上展现了很多新颖的创意,回应了大赛主题“材料的第N种可能”,充分锻炼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。

一等奖作品《蜗居》(黄杰 摄)

据悉,建筑学院自2019年起举办建造节活动,以一年级课题形式开展建造实践,同时将劳动教育和设计课相结合,提高学生专业劳动能力与素养,强化敬业、诚信、创新、奋斗、合作、奉献等新时代劳动精神。经过七届的积累,建造作品质量逐年提升,建造材料和空间范围逐渐扩大,接下来学院还计划进一步优化作品,组建团队参加粤港澳大湾区·东盟国际高校营造大赛。

文字录入:陈磊 建筑学院;编辑:许晗星